- 恩平旅游
- 恩平介绍
-
- |
- |
- |
- |
- |
- |
- |
[编辑]地区概况
恩平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粤中粤西交汇地。东北面与开平市相邻,东南面与台山市相邻,西南面和西面与阳东县、阳春县相邻,西北面与新兴县相邻,南面濒临浩瀚的南海,海岸线长21公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恩平中心城区距广州市150公里(90分钟车程),距香港165海里,距澳门110海里。地理位置优越。全市国土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多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万人,海外华侨42万多人(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全市设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个场站,共有151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恩平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冬短夏长,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恩平市境内有金、钨、铜、铁、石灰石、陶瓷泥等矿产资源,其中石灰石储量极其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发展一年一台阶,十年一飞跃。国内生产总值1980年1.67亿元,1990年11.2亿元,2000年42亿元,2003年达到54.49亿元,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为18.6:36.5:44.9。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03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工业立市、旅游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四大战略。特别是近年利用温泉资源优势开发的以锦江、帝都、金山三大温泉为龙头的旅游业持续发展,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温泉之乡”美誉。使恩平温泉闻天下,天下温泉数恩平。
【字体:大 中 小】 历史文化
-
吴星楼
吴星楼(l868-1947),乳名胜时,号经聪。1868年生于恩平县沙湖下凯岗村。他青年时旅居新加坡,艰苦副业,经数十年苦心经营,成为富商。他有很强的乡土观念,致富后捐款回故里,自斥目资创建了恩平县第一条公路,在发展交通、建设水利、惩治匪患等方面均对恩平做出了较大贡献,是造福一方的爱国华侨。
吴星楼的父亲吴钟朝,育有三子二女,依次为胜时、胜鹏、胜田、胜俊、胜广。吴钟朝家境清贫,以垦荒种瓜菜、捕捞鱼虾维持一家生计。星搂为长子,因投钱交学费,只读了3年私塾便辍学。他略通文理,却尤爱读《三国演义》、《水游传》、《孙子兵法》和其他有关义侠、烈女等方面的书籍,且记忆力奇好,读后讲述如流。他在读书期间,已懂得为家庭分忧,每逢五、十沙湖墟期,二、七牛江墟期,都帮助父亲做买卖。
星楼18岁那年,打算出远门谋生,以帮补家计.但又伯父母不允许,就深夜跟随乡人到开平县赤坎。他在赤坎白天做工,晚上租住价钱低廉的客栈。恰逢那客栈的主人良善而好客,他多次与星楼畅谈,仔细观察其言行,觉得星搂是块可塑之才,很器重他,除了免收他的钱租,还让他在门外屋枪下放置台棍,代人写信、写文件。赤坎是著名的侨乡,男人多往外洋谋生,妇女大都不识字,不能书写通信,而星楼为人乖巧,所以求者甚采。这样干了两个月,客栈主人便举荐星搂往赤坎东埠一位秀才司徒萼权开设的复和兴金山庄,让他专门负责登记和管理货物进出及码头运输、邮寄物件、货物批发等工作。由于他办事勤快,为人诚恳,工作踏实,探得司徒萼权欢心,往往加倍发薪金给他。每有余暇,司徒萼权为子弟教授经史夜课,都邀星楼共学,对他悉心栽培。1889年,司徒尊权的挚友张亚来(南洋侨商,开平县沙岗乡人),知道星楼聪明能干,请求司徒尊权让星楼为自己管理家政,司徒萼权答应了,临行时,他嘱咐张亚来说:“星楼是我长子之义父,后当携往南洋,毋困大鱼于浅水。”
1892年,张亚来携星楼及其弟胜鹏前往新加坡,安置他在自己原开设的大杂木行学习工商。但未到一年,张亚来便因年老多病,双日失明、无法自理生活。吴氏兄弟很感激他的提携之恩,对他侍奉如父母,悉心照料,无微不至,使他十分高兴,于是认胜鹏为义子。之后,张亚来又耗资五、六万,开设了一问店铺,添置木材,锯木器具等,筹备现金一万余元,另座请师傅、杂工共20名,让星搂兄弟为店主,店号叫“吴成源”。此后、兄弟同心协力,锐意经营,生意日隆,随著业务的不断发展,兄弟俩又在埠仔山区开设工厂采伐木材,并开采锡矿和种植橡胶数干亩,继而还开酒店,珠玉金饰铺以及承接大型建筑楼房工程,内于经营有方,逐渐成为当地富商。清未,孙中山到南洋宣传革命,筹集革命经费。当时,新加坡的侨胞还未能理解孙中山的主张,所以支持者不多,而吴氏兄弟来自国内,深受清廷统治下国弱民贫、兵荒马乱之苦,就认为孙中山言之有理。于是,他们满腔热情地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带头鼓励侨胞开会欢迎孙中山,并捐助巨欺。孙中山为此亲书“博爱”、“天下为公”两大横幅,装上镜框赠给他们留念。
吴氏兄弟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胜鹏特别显出他的经营才干,在新加坡社会地位日高。于是,星搂便将所有工商业务,全盘托付胜鹏掌管,自己则抽身回乡省亲、扫墓和照顾弟妹。
民国初年,星楼又前往香港开设广奇兰烟庄,从事生熟烟丝的加工、出口业务。由于他讲求信誉,货真价实,生熟姻丝远销海外,生意兴隆。不料这却惹起了邻庄同行的妒忌,那同行用钱贿赂加工烟丝的师傅,在烟丝中洒上海水,使烟丝霉变、货主纷纷退货.烟庄损失港币3.4万元。祸不单行,不久,星楼又被鹤山籍烟农骗去款项3万余元。以致烟庄资金无法周转。而当星楼让新加坡的胜鹏电汇3万元回来应急时,保管烟庄印章的掌柜吴某又竟冒收款项潜逃。发生了这一连串的意外事件后,广奇兰烟庄被迫倒闭。
吴星楼为人豪爽,心地善良,待人宽厚,每每受骗却能既往不咎。广奇兰烟庄掌柜吴某出逃后,司法部门悬红港币3000元通缉,经过几个月的明查暗访,终于在广州西关缉获归案。经审理,吴某供认不讳。星楼本想要他赔偿损失,但当吴某向他拜跪求情,痛哭流涕地诉说自己为了买妾生儿子传香火,才出此下策时,星搂便动了恻隐之心。即请破例释放销案,对被告一切责任全不追究,骗去的巨款、通缉的花红等一切款项全由自己负责。熟悉星楼的人都说:“星楼最难过眼泪关”,一点不假。
1921年,星楼结束港澳生意回到家乡,正值家乡为改变历年乾旱面貌,拟在牛江渡的沙湖河段建筑长顺石陂。星楼得悉,当即表示支持,并承诺担任协理之职。但一些人却极力反对,声称宁可械斗,也要抗阻到底。县长陈钟毓亲到现场劝说也无效。长顺石陂公司总理吴述中,师爷吴能才及各值理在牛江举行酒会,邀反对方有钱有面的绅耆代表参加,又特邀陈钟毓县长到会主持。会上,尽管县长力主筑石陂,对方仍然固执己见。吴星楼见此情景,就乘著酒兴拍案而起,慷慨陈词,说破坏水利建设和族姓斗殴,只能危害农业,贻误子孙,其弊无穷。说毕,自己即席认捐白银5万元,又以其弟吴胜鹏名义再捐5万元,作为诉讼和筑石陂的费用。最后,对方绅耆终于被星搂的义举所感动,一一在协议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筑长顺石陂。不久,恩平县历史上第一个50多文长的水泥石陂宣告落成,它灌溉两洞数干亩农田,使之旱涝保收,而当地人也免去一场族姓斗殴,星楼此举一时被传为佳话。
恩平地属穷乡僻壤,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致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各项事业都相当落后。星楼早年侨居南洋时,已有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设想。回乡后对此更有切肤之感,然而,百废待兴,从何做起呢?吴星楼用一年多时间与各界乡亲广泛接触,征询意见,终于得出结论,认为开发公路交通,是振兴百业,繁荣恩平的首要条件。1922年4月,他以个人名义,发起创办恩平公路,召集县内各姓耆老和农工学商各界代表300多人在恩城举行会议,县长陈钟毓也应邀参加。会议历时3天,与会者一致赞同吴星楼的主张,并即席成立“恩平民办车路董事局”,公推吴星楼为总经理,鄞季敦为副经理,又选出董事11人,会议对董事局的设置和人事安排及筹建公路的一切事宜,都作了详尽安排,并议定经费的筹措,决定内吴星楼投资白银20万元,不足部份由地方群众、公尝和华侨人股解决。公路沿线所占用的土地,则按章折价人股。会后,董事局立即把章程分呈县政府和省建设厅,使其批准立案。
创建民办公路,困难重重,然而,为了公路早日通车,吴星搂不畏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竭力而为。如征用土地,偶有田主不愿人股,或坚持高价卖出而无人买者,他就自购人股,以免拖延时日,阻碍全线施工;对于为了私利欲歪曲线路者,则耐心说服,晓之以理、对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者,则按章处理。为了解决当地木材价高质次,不宜建筑桥梁的问题,星楼还电请吴胜鹏在新加坡选购方木,并起此购买加拿大生产的汽车4辆,派专人一并运送回来。在筑路期间,军政府大本营独立园团长吴明洧(茂名人,广东新军庚成起义的前卫司令)调防恩平,兼任县长。吴明洧赴任后,与星楼结拜为兄弟,他积极协助筑路,亲自开导群众,惩治破坏分子,排除各方干扰,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为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吴星楼采取分段施工,专人负责,建成一段,通车一段的办法。1922年冬,恩城至圣堂路段完成,首先通车。当时,省内创建民办公路最早的有中山、台山县、但却以恩平的修路速度最快,因而省建设厅多次授予奖状,题以“筹划完善,通车最早,为全省公路之冠”,“开辟茅塞,泽博乡邦”、“热心建设,劳苦功高”、“任劳任怨,输财为公”等语。筑路期间,吴星楼曾为筹建公路宴请绅耆、赴省办事,所花费用达1.5万余元、虽然全是自己所出,却始终不向公司报销。
恩城至圣堂通车后,不久,圣堂至蒲侨、蒲桥至沙湖、沙湖至牛江,牛江至江洲、恩城至阳江县那龙.全长百余里路段,均一一通车,至此,恩平县第一条车路宣告竣工。
公路建成后,公司采用了分路段承包的经营方式,先由牛江至圣堂段开始,后全线采用此法。承商每年交回租金给公司,公司将收人供筑路、养路、职工工资和股东分红之用。随著业务的拓展,公司的汽车也由4辆增至20余辆,大大改善了恩平县的交通状况,也促进了恩平县各业的发展。
但投过多久,就出现了汽车运行受阻的问题。二十年代的恩平,贼匪横行,常有劫车事件发生。一次,星楼因公出省城,从恩城坐车出发,途经南庄路段停车加油时,即道匪徒包围,幸亏有武装卫队开枪抵御,护送他进附近碉楼,又有汽车司机逃出现场,跑回恩城报告,让县长亲率两车军警赶赴现场救援,才免于难。又有一次,当汽车行至那龙时,售票员吴友廉被匪徒夺去票欺并击至重伤。鉴于此,吴星楼提请县政府速行肃匪以使汽车顺利运行,确保旅客安全。县政府即委任吴星楼为恩平联团清乡局局长,沙湖乌石朗村武举人吴毓川为副局长。吴星楼决定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整顿社会治安。一方面,采取全线武装护车的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各区、乡头目、绅耆协力筹欺组织,各乡抽男丁组成团勇,请有军事知识者任头目,清剿匪徒。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理,肃匪工作颇见成效。不久,军政府第一军长李天德,委任吴星楼为独立第一团团长,吴毓川为副团长。“(阳)春(阳)江云(浮)新(兴)恩(平)”五邑联团成立后,吴星楼又晋升为五邑联团清乡总局副局长。这时吴星楼剿匪的任务更重了。他认为单靠剿伐,匪徒难以肃清,将其迫得太甚,必会拼命顽抗,剿抚兼施,才是权宜之计。于是就派部将与匪首金仔、大头元、豆皮公、黄肿添、沙尘满等打好交道,约他们于某天晚上携花名册、枪械弹药册率匪徒到吴家大楼,到了约定时问,匪徒200余人直人吴府。星搂摆盛筵20余席接待,他与诸头目开倏畅饮,以温婉之语劝谕其改邪归正。宴毕,赏赐兵卒每人白银5元,笠衫1件;头目每人白银30元,好烟2包,笠衫2件。今匪尽兴而归。自此以后,社会秩序安定多时。
到了1925年,车路公司经营再次受阻,而且每况愈下。原因是吴明洧调任龙门县,吴星楼失去得力的支持者,致使匪患真炽。由于贼匪多次劫车,枪伤人员,影响行旅,客、货运输量均有成少;而武装护车,又增大了开支。加上县政府及其附属机关职员和一些中学教师、只要佩戴襟章,即可免费乘车,有时他们还把襟章借与他人;另又有政府机关经常把公司的车当“专车”使用,不给分文,致使公司常人不敷出,直接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1927年,更有土豪劣绅贿通国民党县长黄维玉,诬陷吴星楼贪污,要求省建设厅设立恩平民办车路公司改组委员会,图谋篡其位。省建设厅表示同意,但限定改组期为3个月,期满后必须交回股东代表,重新选举总经理。而“改组委员会”经多方调查,反真核算,终找不出半点把柄,只得承认:“吴星搂任总经理6年,任期内一切收支和存欺数日相符,并无贪污事情。”使事情真相大白。不久,召开全体股东代表会,大家再次推选吴星搂为总经理,以后连选连任,历时10余年。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御日军前进,要毁坏所有公路,车路公司才被迫解散。
这时吴星楼年事己高,且风湿病重,但仍在乡下的养英小学任校长。他在任期间,积极为学校出点子,办实事。他徵得下凯村各值理、父老的同意,在各祖尝财产收人项内,拨出部份资助学校经费及照顾贫儿失学,解决了学生少,办学难的问题。
吴星楼一生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贫苦人家办红白喜事,他总给钱给物资助。村中不少青年居住困难,他便接纳他们到自家大楼住宿,计有男丁二三十人。他每晚向他们讲述“三国”、“水浒”等历史故事,使青年人明辨是非、从中受到启迪。他临终前一年,还力劝乡亲父老,每年除祭扫及其他应支的欺项外,所余谷物欺项,要尽量用来资助中共领导的游击队员,好让革命事业早日成功。
1947年,吴星楼病逝。各乡亲父老、亲朋戚友,都前来送殡,多达千人,这在农村是罕见的。
冯 如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莲塘乡杏圃村人。1883年12月15日在家乡出生,十二岁随其伯母之胞弟吴英兰赴美国旧金山当童工。他“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心向往之。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十六岁时,冯如回乡结婚,翌年再赴美国,在纽约的一间工厂当工人,学会了制造三十多种机器。
1907年9月,冯如在旅美华侨的支持下,租得美国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铺位为厂房,开始制造飞机。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于1909年9月21日制成一架可以飞行的飞机,在奥克兰市皮得蒙特山试飞,取得飞高15英尺,航程2640英尺的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个飞行家,也是第一个飞机设计师。随后,冯如以寇蒂斯型飞机为蓝本,将飞机加以改进,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在1910年1月制成一架在当时来说性能优越的飞机。冯如驾驶这架飞机在奥克兰市表演飞行多次,获得时速105公里,航程35公里,飞高220米的优异成绩。孙中山曾到场参观,备加赞赏。
1911年2月22日,冯如宣布试制飞机成功和正式成立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的广东飞行器公司,并迁回祖国的广州,致力发展祖国航空事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广东光复,冯如即连同自制的飞机及助手一起参加革命,被任命为飞机队飞机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失事牺牲。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立有“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君之墓 ”。故乡建有冯如科学馆、冯如纪念中学,以纪念他。在冯如的影响下,旅美华侨飞行家陈桂攀、林福元、谭根等紧跟冯如之后,携带飞机回国,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效力。
梁述豪
梁述豪(1885-1960) ,字远芍,恩平县东成区石路乡尚岗村人,自幼聪颖,随长兄伯赫(远荩)读于村东之“光风霁月”,乃继肆业于县学堂,以家贫而辍,得友介绍在台山“四九”、“五十”两地执教。1918年在广州培英中学任语文教员。1920年赴美任该地侨校教席多年,使当地华裔认识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
后在纽约州和南美经营洗衣业和烟酒业,在三藩市搞侨团工作时,被推为华侨总会干事,鼓励华侨捐款办华文学校、华文报纸等。
他喜诗能文,造诣颇深,他与新会薛华堂、吴遇春等人在美成立三棉山吟社;反对和抗议美国排华,他经常以“观海客”笔名投稿于恩平梁族月刊。
抗战胜利后,梁述豪竭力投资国内,分别在广州、柳州经营有化工厂、糖厂、华官大酒店等,由其子梁卓宪负责管理。1954年,梁结束了数十年海外生活,毅然回国,旋被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1957年任恩平县副县长,恩平华侨中学校长。1960年病逝。
郑振秀
郑振秀(1890—1948) ,广东省恩平县君堂塘口村人,乳名郑新叶,别字郑春生。旅居加拿大期间,潜心研究历法,历尽艰辛,弹精竭虑,历时20余年,发明一种可用l万年的“万年日历”,被中外人士赞誉为“历法革命家”、“东方爱因斯坦。”
郑振秀出身于贫苦侨工家庭,父亲郑业灏,中年时前往加拿大温哥华埠谋生,为了多挣一点钱,以维持生计,劳碌奔波,先后当过佣工、矿工,种过菜园,参加过开辟加拿大大铁道。虽然如此奋力拼搏,生活仅能糊口,节衣缩食,才偶尔有点钱寄回乡养家。郑振秀幼年时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后到香港一间英文书院就读。本想学业有成,以利闩后谋生,无奈经费不支,只得中途辍学,回家乡当私垫教师。此时,郑业灏获悉儿子长大成人,但家庭生活困苦,出路无着,便向朋友借些钱,为郑振秀办理出国手续,接他到加拿大温哥华埠谋生。
郑振秀到加拿大后,在温哥华埠恩乎总会馆附设之广智学校(小学)任教。由于薪金微薄,人不敷出,还要到同福堂(恩平县华侨组织)、郑荣阳堂(郑姓华侨组织)等华侨社团兼任文书工作,增加收入,以补家计。华侨社团文书工作活动范围较宽,交际面较广,有机会广泛接触华侨,了解华侨社会的情况,既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又结识了不少华侨头面人物。加上他热心社团工作,办事认真,勤快诚实,深得侨胞的信任和爱戴。不久,便出任片打街的北京酒楼的司理,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得股东赏识,继而升任经理。自此,事业开始有成就,且在华侨社会中逐步有地位。是时,郑振秀才20岁出头。
郑振秀早年就钦佩孙中山的革命精神。1910年孙中山为革命到加拿大筹款,住在温哥华片打街的北京酒楼时,他积极奔走,大力帮助孙中山筹款。
郑振秀勤奋好学,到加拿大后,从不间断看书。1926年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购买了《百科小丛书》约1000册去加拿大,读完后于1936年再次回国时又带回来,出国时又购买了几千册书带去加拿大。他兴趣广泛,数理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古今历史,甚至幻术、游戏等书籍,样样都爱看,所以知识面很广。而当时的华侨多是贫苦劳工,很少有文化,郑振秀就自然被温哥华的华侨公认为才子,很多事情,都请他帮助解决,连查通书择吉日也来找他。
1926年和1936年,他两次回国省亲,虽然第二年便要返加拿大,在乡逗留时间有限,但他有意为家乡教育出力,到茶园村松冈小学任教,并在学校推行自己创制的。恩平字母”。。恩平字母。是在。国语。注音字母的基础上增减而成,学生学习几个月后,可用恩平字母拼写文章、信函,颇为方便。在此基础上,他又创造了恩平话四声注法,可以把恩平话中的有音无字可记的,都可用。恩平字母。记录;1936年,四邑华侨中学(后改名为南英中学)创办,派司徒志芬女士前往加拿大为该校筹款,得到郑振秀的鼎力帮助,终于筹得大笔款项。广州岭南大学美洲堂由钟荣光前往加、美筹款,在温哥华也得到郑振秀的大力协助。中山大学、恩平县立中学、恩平独醒学校、恩平郑润霖先生纪念堂(即恩平县恩中慰农堂)的筹建和恩平县内修桥筑路等公益事业,郑振秀均不遗余力奔走劝捐,并且尽自己绵薄之财力,慷慨解囊,带头认捐。他曾发动本村侨胞集资购买土地修建晒场给塘口村的农民晒谷和晒其他农作物,从而,改变了该村有史以来在泥土地晒谷的旧习惯,粮食的保洁程度也得到提高。所以,该村的稻谷以沙土少而出名。
郑振秀在加拿大事业有基础后,便致力于关心支持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并把主要精力放到研制“万年日历”中去。
旅居美、加的老一代华侨,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把中国的风俗习惯带到美洲去,使用的历书,也是中国的旧“通书”。不少华侨要托人从国内购买“通书”带到美、加去,旧通书虽然也是科学技术的结晶,但查找时令较麻烦,左翻右翻才可找到一个日子。不少华侨都希望能有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新“通书”代替旧式的历书。华人的渴望也激励了平日善于思考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郑振秀,一次他对人说:“我准备创造一个永久可用的日历。”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穷,华侨在海外受尽欺凌,民族自卑心理严重。华侨都以为一切东西只有外国人才可以发明。一些好心人劝说郑振秀莫枉费心机,说:“你这个永久可用的日历,恐怕永久也不会发明出来的。”郑振秀听了,也不争辩,他认为中国人是聪明的,是有发明天才的,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吗?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地苦干,也可以有伟大的科学发明贡献给人类的。于是,他从1916年开始,含辛茹苦,埋头苦干,钻研万年日历。郑振秀没有进过正式的中学、大学,学识有限,尤其是对于数学、天文学、历法等知识较为贫乏。为了弥补知识方面的不足,他白天做工,晚上自学,坚持20年手不释卷,从初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学起,一直攻读到大学的微积分;又读了几百本中文、英文版的天文学及历法著作。加上他思维敏捷,记忆力强,终于掌握了较渊博的知识。一次有人间他一个天文学上的问题,他笑笑地指着书架说:“你拿张云著的《普通天文学》下来,你问的问题在第169页。”那人照页数一打开,果然不错。郑振秀于1948年11月接受广州《大汉华侨月刊》记者采访,谈到自己自学时感慨地说:。我因数学的根底不好,用了4年的时间专门研究数学,从初中的数学直读到大学的数学,自己做习题,自己改。用了4年时间去读天文学,4年时间读历法,共用了十几年,再加上创制的时间,每晚都在房子裹计数,其构造改过3次,直至1936年才完成。”他还说:。我可惜各门学科没有根底,所以要从基础学起,我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如果我曾在大学毕了业,也许我用10年的时间就可以发明这万年日历了。”
在研制“万年日历”过程中,还有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1万年中共有12万个月、约3652000日、52万多个星期,要在一个小小的日历中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并不简单。其次,目前通行的太阳历,创造于罗马时代,初名叫由利士历,以地球环绕太阳1周的时间为1年,每年365日,闰年366日。但精确言之,地球环绕太阳1周所需时间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故积至4年,即余1日,故每4年闰1日,但4年之余数只得23小时15分4秒,仍差44分56秒。这个数目虽小,但积之既久,即成大数,若积至敷百年则相差数日,由利士历曾定3月2土日为春分,故到了1582年时,太阳经过春分点却在3月11日,相差10日。所以,1万年就更加复杂了。
在研制《万年日历)的过程中,尽管困难重重,但郑振秀以执着的追求,不懈的探索,刻苦的自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36年创造出来了。这个《万年日历》,能够应用1万年,即由公元前1年直至公元9999年。要查找任何一年的某月某日是星期几,只要一转动此历,即可找到。它的外形像个镜架,可作日常的案头日历,又可追查历史年月日和星期,查找起来很是方便。郑振秀在加拿大申请专利时,政府负责人曾当面考试。郑振秀说:“先生,你想找你生日那一天是星期几吗?我用这个日历,1分钟便可找到。”他们听了感到有趣,便真的说出他们的生日,果然1分钟便找到了。他们惊奇地说:“郑先生,你弄魔术么?”
郑振秀发明《万年日历》的成功,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因该历是一种文化上的发明,而且是居留在英国属地的中国人所发明的,所以加拿大政府给予的专利权特别长,于1936年9月12日给予50年的专利,在发明史上并不多见。接着,美国政府于1936年12月1日给予专利权25年。一项科学发明给予这麽长时间的专利权,立即引起加拿大、美国新闻界的重视和兴趣,纷纷刊登新闻和作专题报导。其中,加拿大温哥华埠的《哥伦比亚省报》发表该报记者华尔特撰写的《万年闩历发明家郑振秀访问记》最为详尽。该报以两整版篇幅,介绍郑振秀发明《万年日历》的经过以及他的经历、家庭情况,并附有照片插图多幅。美国的《太阳报》亦有记载,该报记者宾且其说:。在一个小小的日历中,吾人可活万年。”华文报如温哥华埠的《大汉公报》、《新国民报》和美国三藩市(即旧金山)之(金山时报》、《世界闩报》、《中西日报》等皆有记载。中国的《科学画报》1938年第11期、《前锋日报》和广州的《大汉华侨月刊》第4期也有专文介绍。
郑振秀的《万年日历》在加拿大和美国获得专利权后,准备向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申请专利。可惜,不久日本侵华,继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的计划也落空了。《万年日历》只在加拿大进行过小量的发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逝世前,《万年日历》仍无法大量发行。
后来,郑振秀更将其《万年日历》装入一铅笔中,以万年的岁月,100个世纪之日月,装在小小的铅笔中,其技巧之精,自不用说。所以,温哥华埠英文报纸,有些称他为“东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乃相对论发明家”、“历法革命家”。
郑振秀在潜心研究“万年日历”的同时,继续坚持为其华侨社团工作,热心为当地侨胞服务,至1935年被推举为《大汉公报》总理、加拿大洪门致公党领袖、加拿大洪门民治党主席、加拿大温哥华中华会馆主席。
1948年10月2日,郑振秀因病在温哥华埠中央医院逝世,终年58岁。
张瑞芬
张瑞芬,1904年12月2日,出生于恩平市君堂镇黎塘乡大兴村的一位华侨家庭,父亲旅美经商。张瑞芬自小聪颖活泼,在家乡度过童年,后随母迁居广州。1921年高中毕业后,随母移民到美国加州与父亲团聚。后进入洛杉矶康纳域多利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继而进入南加州大学深造,成绩斐然,是校中优秀的钢琴演奏者。1931年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踏入林肯航空学校的大门学飞行,成为当时该校唯一的一位女生。1932年以优秀的成绩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私人飞行执照,此后分别获得商业、国际飞行执照,从而成为有史以来,集私人、商业、国际飞行执照于一身的第一个华人。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家的存亡牵动着远隔重洋的张瑞芬的心。她响应当地华侨团体的号召,不辞劳苦驾机飞遍全美华人聚居的城市,进行募捐飞行表演,筹款支持祖国反侵略战争。同时接受国民政府的邀请,以中英双语飞行员的身份,在美国盐湖城空军基地,培训来自祖国的空军飞行员,为祖国抗日战争历尽艰辛。张瑞芬忧国忧民,决心在美国购买飞机回国办航校,得到华人的大力支持,华侨捐款7000美元购买了一架“莱恩ST”教练机,赠送给张瑞芬,作为办航校之用。可惜这架飞机被张瑞芬的同学张祝文在空中驾驶练习时,不幸发生了机毁人亡的事故,成为张瑞芬一生的遗憾,使张瑞芬回国办航校、报效祖国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张瑞芬纵横翱翔飞行13年创下了多个第一的记录,其中创下了安全飞行3000多小时的最高记录,成为在美飞行时间最长、飞行记录最安全的华人第一人,并作为唯一的中国女子参加国际飞行比赛取得最好成绩。还有就是在1933年5月,她单独驾机从纽芬兰飞抵爱尔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飞越大西洋的妇女。她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身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在美国教授领航、气象等航空专业知识,为正义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的事迹,已载入美国华人史籍和列入美国国家图书馆,还有航空、航天博物馆都收入了她的事迹。美国政府建国200周年时,为她颁发了先锋奖牌。2001年3月4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兰华俊先生,代表中国政府向张瑞芬颁发了奖牌,以表彰她名列世界航空先锋名人奖。最为荣耀的是,美国政府以其姓名命名了街道,还划出了地段供其播种中国国树。
张瑞芬婚姻美满,旅居美国后与一位来自中山的华人结婚,育有两个女儿。1942年,32岁的张瑞芬停飞,转经营花卉商店为生,1970年退休。1987年4月,她不顾85岁高龄,毅然接受家乡恩平县人民政府邀请,回到阔别68载的祖国,受到家乡人民英雄式的欢迎,特别是她刚回到阔别72年、魂牵梦绕的故乡时,君堂镇黎塘乡10多条自然村几百名村民自发夹道欢迎,人们争睹这位家乡人民的英雄女儿,为中华民族、为家乡争光的一代女豪杰的风采。张瑞芬还访问了广州、桂林、西安、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所到之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慕。中央、各省、市的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受到各地侨联及航空界的热情款待。
2003年9月2日,张瑞芬因病不幸辞世于洛杉矶家中,享年98岁。一代航空女杰离开我们了,但张瑞芬那种不甘懦弱,一飞冲天的大无畏精神,会永远激励炎黄子孙奋发图强,铁骨铮铮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卢传铭
卢传铭,1906年出生于恩平县六斗田村一个旅美华侨家庭,先后在加州州立汽车学校及洛杉矶西方航空学校毕业。
1930年卢传铭回国效力,先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调广西讨伐张桂联军,在一次空战中,飞机被击落,险些丧生。1933年,赴福建任李济深主席专机驾驶员。次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革命失败,卢传铭不顾个人安危,飞载李济深、蔡廷锴等到汕头,后转移到香港。
1937年抗战爆发,卢传铭北上参加抗日,为前线运送物资和运载伤兵,曾两次负伤。1949年,两次从上海和南京飞载国民党和谈代表到北平,并驾专机从北平飞载傅作义和邓宝珊两位将军至石家庄,然后转车至西柏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还曾受叶剑英之托,将解放军缴获的数百亿元金圆券从北平飞送南京,顺利地转到地下党手上。
1949年11月,卢传铭在香港参加“两航”起义,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赞扬。回归祖国后,在上海任民航驾驶员;超龄后任上海民航局电信修理所机械员,直至1972年退休。
唐明照
唐明照(1910-1998),外交家,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民国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民国22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国共产党并相继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民国26年参加创办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民国28年10月起任美共中国局书记达10年之久。其间,于民国29年创办《美洲华侨日报》并任社长、总编辑。民国30年参加美国政府纽约新闻处工作,任翻译。1950年后历任外交部专员,抗美援朝总会联络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中联部局长,中联部副秘书长。1958年兼任《中国建设》副总编辑。宋庆龄于同年9月30日写信给唐明照,表示“现在你能够更仔细地照管《中国建设》的事情,很好。为了提高我们杂志的质量,你提出了加强政治领导建议,这是一个中肯的意见。因此,我非常高兴能作出安排让《中国建设》归国务院所属的、由廖承志同志任主管的外事办公室领导”。并指出杂志的内容“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免和《北京周报》雷同”。宋庆龄对他在1962年3月建议出版《中国建设》法文版的建议,极为赞同。从1963年第4期开始增出了《中国建设》法文版。1972年4月由中国政府举荐出任负责政治事务、非殖民化、托管地工作的联合国副秘书长。1979年回国后,任中联部顾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离休。
岑泽鎏
岑泽鎏(1912-1941),恩平江洲大安人。1931年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六期甲班学习飞行,至1934年毕业。在抗日战争中,他搏击长空,骁勇善战,一人就有击落敌机五架的记录。1938年春,岑泽鎏升任第17中队长,率机队转孝感。4月26日,他接任务领队狙击敌机,合力打掉了日侦察机一架。29日,日寇39架战机空袭轰炸武昌,岑泽鎏率队从孝感飞向汉口上空,会同我空军飞机60多架并肩作战,此仗击落日机21架。我方损毁飞机12架,阵亡2人。岑泽鎏重创敌轰炸机一架,又与僚机联手打掉了日寇战机2架。此役是著名的“四·二九”保卫武汉大空战,堪与台儿庄大捷前后辉映。
5月20日,敌机20多架窜至兰封附近滋扰,岑泽鎏即率机9架前往驱逐。由于敌机数量倍于我,在混战中我方飞机多被包围。岑泽鎏奋勇突围后,随即冲入敌阵驰援,救出二架僚机。但另有僚机机师丘戈重伤跳伞,降落在敌阵被俘,宁死不屈,从容就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39年2月,第17中队调至兰州休整。20日、23日,敌机30多架分批进犯兰州,岑泽鎏当即率9架苏制伊一15式驱逐机起飞,联合第15中队和苏联志愿队出战,击落敌机15架。岑泽鎏此役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不久,岑汉鎏奉命带领第17中队转场成都,并升任第五大队副大队长。
同年11月4日,敌轰炸机50多架分两批空袭成都。岑泽鎏率机7架飞驰截击,敌机投弹后仓皇逃跑,我机队紧追不舍,击落敌机3架、击伤多架。岑泽鎏击落敌机的同时,自已的飞机也受了伤,在成都太平寺附近迫降。
1941年3月14日,敌舰空队12架零式驱逐机来犯成都,我空军第3和第5大队31架驱逐机接令迎战。第5大队13架驱逐机,分成两个梯队出击。第5大队13架驱逐机,在双流上空与敌机群遭遇。我方飞机在性能上均落后于敌,虽拼命搏击,将4架敌机击毁,但是,岑泽鎏不幸中弹阵亡,大队长黄新瑞(台山籍华侨)以及中队长、分队长、队员等多人亦壮烈牺牲,血洒长空。
[编辑]交通信息
恩平交通方便,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开阳高速和沿海高速公路分别从中部和南部横过恩平。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已于2002年通车,开阳高速于2003年9月建成通车,加上正在改造铺设六车道超一级公路的325国道和已招商扩建的恩平至北陡一级公路,构成恩平公路一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开阳高速公路恩平段有51公里,有沙湖 、圣堂、平石、大槐四个出入口,连贯各镇、开发区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从恩平到广州的车程比原来缩短半小时。水路有恩平港,现有3000吨码头2个,可直航香港、澳门和内地港口,水陆联运方便。恩平市就近火车站-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站是广东省最大的火车枢纽站,客流量多年来一直高居全国之首,是全中国铁路枢纽之一,广深铁路、京广铁路及广三铁路均交汇在此。
恩平汽车总站于1955年成立,是由恩平个体股份经营的恩蒲车站、恩龙车站、恩南车站联营合并而成的。旧称粤西车路公司开平车站恩平分站。1969年7月,恩平分站接管恩平县各机关车队,成立恩平汽车站及207车队,简称恩平汽车总站,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恩平市南临浩瀚的南海,海岸线全长21公里,水路相连五大洲。恩平港是恩平对外贸易进出口港口,是广东省9个直出试点港之一,属国家二类口岸。
- 旅游专题
- 度假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